預防骨質疏松不能一"鈣"而論?兩種維生素少不了
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健康觀念越來越強,“骨質疏松”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然而,人們對骨質疏松的防治容易存在誤區(qū)。這其中,最大的誤區(qū)就是“補鈣”,即單純補鈣。
很多中老年朋友早早開始補鈣,各種類型的鈣片都吃過,幾年后,還是發(fā)生了骨質疏松。問題出在哪兒?難道不應該補鈣?
問題的關鍵不是“鈣”,而是“補”!骨質疏松的防治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單從“吃”的角度來說,只補鈣是遠遠不夠的。
長期以來,咱們國家的中老年人忽略了另外兩種營養(yǎng)元素的補充,最終導致補進去鈣,白白地代謝流失了。這兩種關鍵的營養(yǎng)元素就是維生素D和維生素K,確切來說,是維生素D3和維生素K2。它們和“補鈣”有什么關系呢?我們把它們比喻成“鑰匙”和“車子”。
“鑰匙”: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促進身體對鈣和磷的吸收,維護骨骼健康。
維生素D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食物中的鈣質經消化道流轉進血液的大門。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補鈣的第一步,就是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或服用鈣劑;補鈣的第二步,就是讓食物中豐富的鈣質能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血液。而維生素D的充足與否,就決定著有多少鈣質能夠進入我們人體的血液中。所以,這第二步至關重要。
那么如何走好這第二步呢?大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內源性補充,一種是外源性補充。
內源性補充的關鍵是曬太陽。當陽光照射皮膚10-15分鐘左右時,我們體內的膽固醇就可以在肝腎等器官的作用下合成足夠量的維生素D。
研究證實,約90%的維生素D就是通過這種陽光紫外線照射皮膚的方式生成的。但是由于各地日照時間、日照強度、空氣污染程度不同,會影響日照效果。同時,也由于老年人肝腎功能逐漸衰退,自身轉化維生素D能力相對較弱,這時,就需要進行外源性的補充。
一般來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主要有動物肝臟、蛋黃、瘦肉、牛奶、海產品等,植物性的食物基本不含維生素D。所以,中老年人不要一味追求“老來瘦”,要注意在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前提下,攝入優(yōu)質的動物性食物。
這里要專門提一下牛奶,牛奶不愧為補鈣佳品。因為牛奶中不僅含有豐富的鈣質,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一種食物,滿足兩種需要,是食補預防骨質疏松的首選。
“車子”與“爪子”:維生素K
其實補鈣還有第三步。鈣質終究要沉積在我們的骨骼內,補鈣的過程才算完成。所以這關鍵的第三步就是把吸收進血液的鈣質及時轉送到骨頭里。完成鈣質從血液到骨頭的轉送,要有“車子”,這個“車子”就是維生素K。
當然,鈣質進入骨骼后,并非大功告成,我們的骨骼還需要牢牢抓住鈣質,將鈣質長期“鎖”在骨骼中。這一效果的實現(xiàn),就需要維生素K再發(fā)揮一下“爪子”的作用了。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如果補鈣方式不得當,再加上缺乏維生素K,我們補進體內的鈣,不能去到它該去的地方,那么就會大量游離在血液中,當過多的鈣離子沉積在血管中,就極大增加了血管鈣化的風險,而血管鈣化正是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所致的血管病變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所以,維生素K讓鈣正確歸位,不僅事關補鈣效果,甚至對血管健康也有重要意義。
對補鈣如此重要的維生素,其實在生活中并不難獲取。維生素K廣泛存在于發(fā)酵食品中,尤其是納豆,維生素K含量非常高,對補鈣有重要作用。同時其他發(fā)酵類食品如各式奶酪,其維生素K含量也非常高。動物肝臟(如雞肝和豬肝)以及蛋黃中的維生素K含量也不低。在防治骨質疏松的過程中建議常吃、多吃。
本文由上海市長寧區(qū)新涇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yī)師周祥俊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yī)曉護”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