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熱度高 創新活力足
科技助力,港口越來越“聰明”
近年來,依托人工智能、5G物聯網、北斗系統、自動化、區塊鏈等科技賦能,深圳市蛇口港、鹽田港等港口由傳統散雜貨碼頭升級改造成現代化智慧港口,進出口和內外貿業務實現量質齊升。圖為在深圳市南山區蛇口集裝箱碼頭,自動化龍門吊在來回裝運貨柜。 |
萬噸貨輪停靠在碼頭邊,巨大的橋吊來回往返,將各色集裝箱精準抓取,放置在一輛輛導引車上……在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現場,停靠、進港、吊裝作業正緊張高效進行。專家認為,港口是鏈接國內外市場的重要樞紐,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數據、5G、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智慧港口顯著提升效率,成為水運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自動化碼頭降低成本
在天津港北疆港區“智慧零碳”碼頭,十余輛藍色“智能拖車”在一艘艘靠泊巨輪邊往來穿梭,這就是天津港集團聯合其他企業共同研發的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船舶靠岸后,一輛輛運輸機器人便按照系統指令,駛入自動化岸橋邊上的指定位置,與預定位置的誤差小于3厘米。隨后,岸橋上的吊具將集裝箱從船上起吊至40多米高,快速精準地落在運輸機器人的車架上。裝好集裝箱,運輸機器人隨即駛離,自動“搜尋”解鎖站,再繞進迷宮般的堆場,把集裝箱“交”給軌道橋,隨后再回到岸邊排隊等候新任務。據介紹,通過人工智能、5G、北斗、無人駕駛等技術的配合應用,“智能拖車”可自動規劃最優路徑,在碼頭堆場間自由穿梭,精準抵達每一個箱位。自動化碼頭的運作效率大大提高,物流成本也得以降低。
2017年5月,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正式投入運營。幾年來,這座智能自動化碼頭,屢次刷新作業效率。不久前,該碼頭自主研發的智能管控系統,單臺橋吊晝夜在港裝卸集裝箱量突破1100標準箱,達到1192標準箱,比全球同類碼頭高出19%。
在欽州港自動化碼頭,一批裝有汽車配件的集裝箱被緩緩吊入船艙,裝船完畢后將駛往國外。“這批集裝箱放行后,從進入卡口到裝船,僅用80分鐘。相比傳統人工碼頭,自動化碼頭的作業效率可提高約30%,操作人員可減少90%。”欽州港相關負責人介紹,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項目一期已投產運營,配備自動化裝卸設備及水平運輸設備,搭建了智慧安防系統、智能運維平臺系統,集裝箱碼頭實現了高度信息化、標準化。
專家認為,智能化程度已成為衡量港口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各大港口緊抓數字經濟發展契機,積極推動智慧港口建設,實現智能化發展。未來可以建設港口智慧物流服務平臺,推進港口經營單位與相關部門、企業和社會團體間信息互聯共享,進一步提高物流便利化和業務效率。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在天津港智能電力調控中心,各類數據直觀展示在“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大屏上:大到年度綜合能耗數據、新能源年發電量,小到某個燈桿、某臺軌道橋的能耗……如今能夠自動采集、自動分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展示出來。“了解到能源消耗在哪兒,才知道在哪兒可以做得更好。”天津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為天津港“雙碳”規劃提供了基礎數據參考。
寧波舟山港的碼頭上,遠程自動化橋吊接受指令,將集裝箱穩穩卸載到等候作業的電動智能集裝箱卡車上。目前,寧波舟山港已有241輛電動集裝箱卡車投入使用。工作人員介紹,傳統集裝箱卡車的耗油量約為每年16噸左右,折算成碳排放量是每年40噸,如果將傳統的集裝箱卡車換成純電動集裝箱卡車,碳排放量幾乎為零。
過去,船舶靠港期間主要利用燃油發電滿足船上的通訊、照明、生活等電力需求,這也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現在,寧波舟山港碼頭采用光伏技術對部分設備供能。將停用船舶的自身燃油發電系統改用陸地電源為船舶提供生產、生活用電,這樣可以使船舶在港期間的污染排放接近為零。
青島港是率先融入“氫+5G”的智慧綠色碼頭,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以自主研發氫燃料電池組為動力,在減輕設備的同時降低了設備機構復雜度、設備維保量和維修費用,還提高了發電效率,單機節省動力設備購置成本20%。
“交通運輸向綠色低碳智能方向轉型,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水運局局長李天碧表示,近年來,中國水運綠色低碳智慧發展明顯加快,服務的質效也在持續提升。交通運輸部先后發布了《水運工程節能設計規范》《港口工程綠色設計導則》等標準,通過標準引領,推動港口綠色低碳轉型。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綠色智慧轉型成為港口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魯渤指出,綠色港口的建設需要政府、港口企業、行業協會等機構之間的高水平協調,尤其是政府在引導綠色港口理念以及建設綠色港口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中國港口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綠色智慧轉型快車道,為此中國港口需要進一步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推動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幅提升,實現港口綠色、智慧、安全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