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防曬衣降溫驅蚊還補水?噱頭而已!
隨著夏季開啟高溫炙烤模式,防曬衣又成了香餑餑。最近,市場上的防曬衣更是充滿“黑科技”的加持。“面膜防曬衣”宣傳在產品中加入了玻尿酸成分,與皮膚接觸可以達到保濕作用;“木糖醇防曬衣”號稱穿后可使體感溫度速降5℃;添加了艾草成分的“驅蚊防曬衣”,宣稱擁有驅蚊抗菌等多重功效。小小防曬衣真的這么全能嗎?噱頭罷了!
最新一期“科學”流言榜揭曉,將近期熱門的健康流言一網打盡。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
流言 中暑了可以吃退燒藥降溫?
真相 有人認為中暑和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一樣,只要吃退燒藥降溫就會好,這有可能適得其反。
人體的內部體溫是由大腦中的下丘腦調節的。下丘腦檢查我們目前的體溫,并將其與約37℃的正常體溫進行比較。當體溫偏低時,下丘腦會促進熱量的產生和保持;相反,當體溫偏高時,就會通過散熱或出汗來降溫。
而中暑導致的發熱,是因為人體的散熱中樞出現問題,無法通過出汗來散發熱量。吃退燒藥無法讓散熱中樞恢復正常,反而會適得其反,讓癥狀加重,引發熱射病。
因此,中暑后應首選物理降溫,例如將患者移動至陰涼處或者空調房,而不是吃退燒藥。
流言 “黑科技”防曬衣 防曬功能超多
真相 市場上出現多種“黑科技”防曬衣,想法雖然很好,可其實噱頭遠大于實際。
玻尿酸防曬衣其中所含有的玻尿酸添加比例極低,與醫美行業中所用的玻尿酸濃度相差甚遠;木糖醇防曬衣只在穿著初期有涼感,時間一長和普通防曬衣沒什么兩樣;驅蚊防曬衣驅蚊效果一般,并且普通衣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遮擋蚊蟲叮咬作用。
國標規定只有當產品的UPF(即紫外線防護系數)大于40,且UVA(長波紫外線)透過率小于5%時,才可稱為“防紫外線產品”。通常情況下,UPF數值越高,對紫外線的防護效果越好。因此在購買之前,消費者可以對防曬衣的防護效果加以核實。
除了防曬性,消費者也要注重防曬衣的材質。從材料來看,滌綸、錦綸所制產品的防曬效果比棉、真絲好;從顏色上看,鮮艷或深色比淺色的防曬效果好;從性能上來看,耐洗滌性好的更易久穿,透氣性、透濕性高的更舒適。
流言 體格越壯的人越容易中暑
真相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體格越好的人對環境的適應性越好,一旦適應了高溫天氣,就容易對危險視而不見,從而更容易引發中暑。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更恰當的描述應該是“幾乎所有人都有中暑風險,體格好的人也不例外”。
中暑的專業名稱叫“熱射病”,可以分成經典熱射病(非勞力性熱射病)和勞力性熱射病,前者易發于老弱病群體,而后者易發于高溫環境下工作的精壯人群。
經典熱射病也稱非勞力性熱射病,是指任何人暴露在高溫下出現的嚴重中暑癥狀。這種中暑的發病原因可以簡單理解為“躺中”——只要暴露在高溫下,哪怕在休息時也會出現嚴重中暑癥狀。因此,經典熱射病容易發生在兒童、孕婦、年老體衰、有慢性基礎性疾病、免疫功能受損的個體身上。
另一種是勞力性熱射病。和“躺中”不一樣,這種類型的中暑除了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通常還需要人進行劇烈運動或勞作,典型人群是運動員、剛開始訓練的新兵、建筑工人和外賣小哥,一眼看上去都是精壯的中青年。當然,對于體弱的人而言,甚至連勞作都不需要也會中招。也就是說,無論體格好壞,都有得勞力性熱射病的風險。
調查數據顯示,長期居家的體弱多病人群是中暑發病的主要人群,且發病后的死亡率也高得多,如老年患者本身就容易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同時使用多種藥物,這些都是提高中暑風險和死亡率增加的危險因素。
流言 獻血會讓人的身體“變虛”
真相 獻血會讓人“變虛”,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適量獻血無礙健康已被世界各國的千百萬獻血者所證實。不僅如此,獻血還對健康有利。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失血的刺激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平時的6至8倍。
一般而言,一次獻血流失的水分和無機物在1至2個小時內可恢復正常水平;肝臟合成的血漿蛋白質,1至2天內能得到補充;血小板需要2至3天,而紅細胞及血紅蛋白7-10天即可恢復至獻血前水平。適宜狀態下獻血,還能讓人體的造血功能更加活躍,不斷產生新的造血細胞,促進新陳代謝。
且目前也沒有研究表明,適量獻血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獻血的過程中確實會損失部分白細胞及一些與免疫相關的淋巴細胞。但從獻血量來看,一個健康成年人一次獻血200ml至400ml后,所失去的白細胞數量很少,僅占人體白細胞總數的1%至2%。而失去的這點白細胞通常2小時左右就能從骨髓得到補充。
其實,健康人有強大的血液再生功能和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人體內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細胞在衰老死亡,獻血會刺激人體造血功能,加速血細胞的生成,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以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適量獻血并不會顯著影響我們的免疫力。
流言 只吃蔬菜減肥更快
真相 只吃蔬菜雖然可能在短期內有助于減少熱量攝入,從而減輕體重,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方法并不健康。
長期只吃蔬菜,會造成能量、蛋白質、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2、鐵、鋅等必需營養素攝入不足,進而導致基礎代謝降低、肌肉流失、貧血、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等問題。
減肥的最佳策略是通過均衡飲食和適當的運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實現。建議在飲食中包含各種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禽類、魚蝦類、蛋類、豆類及其制品和堅果,以確保全面的營養攝入,小分量多樣化,控制食量和熱量,不建議吃甜食喝甜飲料,這樣有助于促進長期健康和體重管理。
流言 空調開一會兒關一會兒更省電
真相 有些人為了省電,先把空調打開,等房間里涼快后關掉,熱了以后再開,如此循環往復,認為這樣可以大大縮短空調的制冷工作時間,節省電量。結果事與愿違。空調頻繁開關,反而更費電。
這是因為雖然空調不工作時不耗能,但啟動階段的能耗很高。如果重啟次數多了,總能耗會超過空調一直開著的能耗。當然,當空調關閉的時間間隔足夠長時,其整體耗電量肯定會少。但關閉間隔過長,人體會感覺不舒服,想要人體舒服,就要縮短空調關閉的間隔時長。在這個前提下,空調開開關關的耗電量一般會更大。縮小室內溫度與室外溫度的差距,盡量減少室內和室外的熱交換,是最有效的省電方法。
夏季制冷的時候,室內溫度的設定不要和室外溫度相差太遠,26℃是個比較合理的溫度,能夠在保證人體舒適的前提下,盡量縮小與室外的溫差,冬季同樣如此。除濕功能之所以省電,一個關鍵的原因就在于溫差小。除了空調與外界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外,盡量杜絕其他方式的熱交換。遮光窗簾和門簾可以有效阻止一部分熱交換。
此外,還有幾種可以省電的方法:
1.空調不用的時候徹底斷電,也可以省電。因為任何電器,只要通電,都屬于待機狀態,都在持續耗電中。
2.空調進入睡眠模式后會自動提升預設溫度,這樣也會縮小室內外溫差,降低能耗。
3.變頻空調相對于傳統的定頻空調更省電。因為變頻空調在工作的過程中,以預設溫度為判斷標準,與傳感器實測溫度相比較,調節壓縮機的工作轉速。溫差大的時候滿負荷運轉,溫差小的時候則低速運轉,從而避免停機重啟帶來的額外能量消耗。
流言 豆制品吃太多會痛風還致癌
真相 大豆確實是高嘌呤食物,100克黃豆嘌呤含量達218毫克,100克黑豆嘌呤含量達170毫克。但一般我們很少直接吃大豆,通常是榨成豆漿,做成豆腐、豆干等豆制品,或者煮熟了吃。不同加工狀態下的豆制品,嘌呤含量差異很大。
大豆在經過碾磨、浸泡、加水稀釋等加工程序后,豆制品嘌呤含量明顯減少,比如100克的北豆腐嘌呤含量只有68毫克,屬于低嘌呤食物。所以,除了腐竹、豆皮為高嘌呤食物外,其他豆制品嘌呤含量都不算高。
痛風病人應控制攝入嘌呤含量高的干制豆制品,而對于普通濃度的豆漿、豆腐、豆干,可以少量攝入,不必過分擔心。急性期攝入的優質蛋白應以蛋、奶為主,不建議攝入大豆及豆制品,其他階段可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類,適量攝入。
另外,豆制品中含有一種叫異黃酮的物質,是自然界植物中存在的一類植物雌激素,也正是因為這個“雌激素”,讓豆制品背上了“致癌”的黑鍋。實際上,異黃酮只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它雖然能與人體的雌激素受體結合,但作用力遠弱于人體自身產生的雌激素。
其實,大豆異黃酮的類雌激素作用對體內雌激素水平能起到雙向調節作用。當人體雌激素含量不足時,異黃酮和雌激素受體相結合,能起到補充雌激素的作用;當人體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大豆異黃酮又能阻止雌激素與其受體結合,起到抑制作用,這相當于降低了雌激素水平。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適量食用大豆可能有益于預防某種類型的癌癥。
流言 保質期越短的食品越安全
真相 “食品的保質期有長有短,保質期越短就越新鮮、越安全。”這是一個誤區。保質期的長短與食品品質沒有直接關系,食品能夠保存多長時間與自身性質及生產工藝密切相關,此外還由食品的微生物、物理、化學特性,以及包裝材料和包裝方式、加工環境條件、預期食用方式等因素決定。
比如,現包的新鮮粽子需要盡快吃完,保質期大多只有3至5天;采用真空包裝的粽子保質期能延長到3至6個月;而冷凍粽子的保質期則可以達到12個月以上。
另一個廣泛存在的誤區,則是“食品保質期長是因為添加了大量食品添加劑”。其實,保質期的長短與食品添加劑并沒有必然的聯系。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是為了提高或保持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和風味,提高食品的質量和穩定性。同時,也便于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儲藏。食品添加劑的兩個基本要素是安全性與必要性,只要是在合法范圍內的種類和用量,就不會損害消費者的健康。
流言 牙齒顏色越白越健康
真相 健康的牙齒并非純白,而是自然、有光澤、顏色均勻的淡黃色。牙齒的顏色主要由牙冠的結構決定。牙冠最外層是牙釉質,它是牙齒中最堅硬的部分,礦化程度越高,就越透明;而牙釉質的內層為淡黃色的牙本質。因此,當牙釉質礦化程度較高時,就會露出牙本質的淡黃色;而當礦化程度較低時,牙釉質透明度降低,牙齒就會顯得較白。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從乳牙換成恒牙后,牙齒就變得沒那么白了。這是因為相比于乳牙,恒牙的牙釉質礦化程度更高,因此牙本質的淡黃色會更明顯,使得牙齒呈現珍珠白或淡黃色。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因為牙釉質成分的變化,就像人的膚色、眼珠一樣,會自然變黃。
當然,現實生活中,除了自然礦化程度外,還有許多外部因素影響牙齒的顏色,比如吸煙、喝茶、喝咖啡等習慣導致牙齒著色,使牙齒變黃或出現色斑。定期檢查口腔,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才能擁有健康美麗的牙齒。
流言 腫瘤標志物升高就是患癌
真相 腫瘤標志物在腫瘤診療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存在于腫瘤細胞內或細胞膜表面,由腫瘤細胞表達分泌入血液、其他體液及組織中的物質。另外一類是機體對腫瘤發生反應而釋放出來的物質。
腫瘤標志物檢測可用于以下幾個方面。早期預警:腫瘤標志物檢測能在腫瘤早期就顯示出異常,可先于X線、超聲、CT等影像檢查,為早期發現腫瘤提供可能。輔助診斷:腫瘤標志物檢測可幫助醫生判斷腫瘤的存在和類型。監測療效:在治療過程中,腫瘤標志物檢測可用于評估治療效果,判斷腫瘤是否有復發、轉移等。
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代表100%患了癌癥。首先,腫瘤標志物參考區間包括95%健康人的水平,這說明有5%健康人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也可能升高。其次,大部分經典腫瘤標志物檢測用的是免疫學方法,存在非特異性反應,因而存在假性增高的可能。最后,雖然說腫瘤標志物絕大多數存在于惡性腫瘤中,但良性腫瘤、正常組織也可能檢測出腫瘤標志物。比如日常飲酒、服用某些藥物、存在炎癥等都可能引起腫瘤標志物的飆升。
綜上所述,如果拿到一張腫瘤標志物升高的報告單,不要過于緊張,但也要充分重視。正確的做法是尋求醫生的幫助,請醫生綜合病史、家族史、生活習慣、體格檢查以及其他輔助檢查,通過腫瘤標志物的動態監測,給出個性化的診療方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