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上摳下來的小碎片,是牙齒受到損傷了嗎?
流言:“牙齒上有時候能摳下來小破片,說明牙齒受到損傷了!”
我們如果用指甲摳一摳牙齒內側,會掉下一些硬質的小碎片,有人說這是牙齒的碎片,說明牙齒損傷了。
流言分析:這種說法很不嚴謹。
這種摳下來的小片片,絕大多數情況下其實是牙結石,并不是牙齒本身。不過如果你嘴里經常出現這種碎片,那你可真的得注意口腔健康了。
如果問起,人身上最不干凈的部位是什么?大多數人可能會最先想到人體的排泄通道:肛門。但真相卻可能讓很多人大吃一驚——最“臟”的不是食物的出路,而是它的來路:口腔。
據統計,口腔中的細菌數量高達上千億,它們會在人們每次呼吸、進食和分泌唾液時來回游竄。而它們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年中的牙周健康率僅有 9.1%,這也意味著,至少有 10 億人存在或輕或重的牙周問題。
如果你也正面臨著牙齦腫脹、牙齒松動、口腔異味等苦惱,這篇文,就看對了。
牙結石 比你想象中常見
影響牙周健康甚至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牙結石。
很多人或會有這樣的體驗:某次喝了碳酸飲料,或者不小心咬了硬物,牙齒上就會掉下來有些隱約露出臭味的白色瓷塊。有人會以為這是牙齒破裂了,需要補牙。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并不是牙齒的碎片,而是依附在牙齒上的結石。
和其他身體部位的結石不同,牙結石的形成極為簡單:若清潔不仔細,每次進食留在口腔角落里的殘渣、刷牙留下的殘留物,都會讓牙菌斑極速滋長。待礦化完成,兩天就可以出現牙結石。與形成時的容易相比,清理牙結石的難度卻很大。
形成以后,牙結石很難自行大范圍脫落,只會聚沙成塔一樣地不斷增大。它們不但能沿著牙齦牢牢地依附在牙齒表面,甚至還會藏在牙齒和牙齦之間的狹窄溝槽里。普通的刷牙或者用牙線清理牙齒,都很難去除。
最關鍵的是,它們極會偽裝。這些牙結石表面大多呈現黃白色,和牙齒的色澤接近,如果不注意,你甚至會以為它們就是牙齒的一部分,難怪有些朋友看到摳下來的小碎片會覺得是牙齒了。
看到這里,有些人可能會猜測:有這么嚴重嗎?事實上,你可能只是沒有發現它而已。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35歲至44歲人群中,牙結石的檢出率高達96.7%。不只是大人,小孩子也有。3至5歲人群中,牙結石的檢出率同樣高達73.6%。這些伴隨很多人從小到大的口腔“寄生物”,實際上,正是許多口腔問題的來源。
這些口腔問題 都是牙結石導致的
1、引起蛀牙
牙結石中的細胞密度極高,每毫克大概在兩億左右,而這些細胞主要都是細菌。牙結石表面的細菌會分泌酸性物質,腐蝕牙齒,形成一個一個“蟲洞”,引起蛀牙,也就是齲齒。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經過治療,這些齲洞是難以自行愈合的,只會一點點擴大,不斷深入牙齒內部,最終導致牙冠被破壞,繼而牙齒脫落。所謂“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這話一點都沒錯。
2、引發口臭
可能每個人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刷到過“治療口臭”的“妙方”。但實際上,如果不了解口臭的源頭,是很難根除口臭的。
上面我們提到了,牙結石的最初來源就是各類食物殘渣與細菌,它們在牙齒上寄生,且會在口腔里慢慢發酵,產生硫化物。而這,也就是臭氣的主要來源之一。
3、有礙美觀
目前流傳著一種說法:牙齒會被咖啡等深色飲料染色,其實,我們的牙齒大多都是米黃色澤,真正容易被染色的,是牙結石。它們極為容易吸附外源性色素,讓牙齒看上去黑黃。
無論是不注意口腔衛生的老煙民們,還是咖啡紅酒不離手的精致達人,只要被牙結石招惹上,都有面臨同樣的苦惱。
4、滋生牙周炎,令牙齒脫落
牙結石依附在牙齒之后,會繼續招兵買馬,招致細菌依附,并從牙齦開始,不斷向里侵蝕,一直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最終發展為牙周炎,不但容易有口臭、牙齦出血,嚴重時還會造成牙齒脫落。
早期,它們往往是無明顯癥狀的,當發現牙齦與牙根分離、牙齒松動時,其實已經很嚴重了。
如何與牙結石作戰?
牙結石的形成如此容易,它的危害又如此廣泛,是不是就沒有應對它的方法了呢?
一個好消息是,雖然咱們自己不太容易對付牙結石,但專業牙醫手持牙科設備和牙結石作戰就輕松多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洗牙。
這里的洗牙可不是字面意思,而是要到正規醫院,掛牙周科,或者口腔總科,由醫生使用專業設備對牙結石進行清除。
有些人會擔心,洗完牙以后牙縫會被沖大。其實,這完全是誤解。洗牙不是用高壓水槍來沖走污垢,而是多采取超聲波洗牙:通過高頻震動,把牙結石在內的口腔污垢一并清除。至于深埋在牙齦下的,還會用到刮治器。
看上去,洗過牙后牙齒縫隙擴大,只是因為原本擠在牙縫里的這些結石被清除掉了,換句話說,由于牙結石的存在,你的牙縫本來就這么大,而如果不及時洗牙,它們還會越來越大。
一次洗牙,持續不過一小時,但卻能清除大部分的牙結石,減緩口腔疾病出現的可能性。而在洗牙后,醫生往往還會對牙齒拋光,恢復牙齒本來光澤,減少牙結石吸附。
《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就倡議過,最少每年洗一次牙。
最重要的是,在醫院里,醫生往往不會只是單純洗牙,而是往往會對口腔進行全面檢查,來判斷牙結石的形成是否有其他因素干擾,比如糖尿病引起的牙周炎。
除此之外,醫生還會判斷除了牙結石外,是否存在其他不易察覺但同樣很嚴重的問題。
關于口腔健康,預防同樣很重要
其實,大多數口腔問題,都和我們清理牙齒的方式有關。《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僅有 36.1%成人每天刷牙兩次。
早晚各刷一次牙十分有必要,因為它們之間往往相隔十小時,這期間,細菌會不斷滋生,食物殘渣也會不斷累積,加大牙結石形成的風險。
除了次數,方式和時間也很重要。以下有幾點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
1、牙刷豎著刷牙,刷牙時間最好超過三分鐘
橫著刷牙無法真正清理污垢,還會引起牙齒頸部的缺損,造成牙齒敏感、酸痛。而且,成年人的牙齒數量往往在28顆以上,想每顆牙齒、每個側面都能刷到,就要保證刷牙時間。
2、選用刷頭小、刷毛軟的牙刷,三個月一換
我們的口腔往往是十分狹小的,大的刷頭只能清理到表面,而刷毛硬的則會損傷牙釉質。同時,牙刷一旦用久,同樣會沾染細菌,所以最好定期更換。
3、平時善用牙線、沖牙器,每年至少一次洗牙
刷牙只能清理掉大部分殘余,但真正細微處的細菌還是很難由牙刷刷頭清理干凈的。能探入細節處的牙線、沖牙器能清理得更干凈。但它們都無法根除牙結石,所以,最好還是遵循建議,每年在醫院洗一次牙。
保衛牙齒健康,要從好好刷牙,定期洗牙開始。
作者:科普作者李米
審核: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研究員唐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