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免费a级毛片慢点好痛,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中文无码不卡人妻在线看,欧美三级在线手机版费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探尋中華五千年文明起源——

走進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本報記者 劉洪超
2024年08月06日07: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牛河梁遺址第十六地點全景。

牛河梁遺址第十六地點全景。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人。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人。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豬龍。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豬龍。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女神頭像。牛河梁遺址管理處供圖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女神頭像。

牛河梁遺址管理處供圖

在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與凌源市交界處,努魯兒虎山谷間有3道長約10公里的丘陵土梁,因狹長的牤牛河從這里蜿蜒而過,故得名牛河梁。這里分布著距今約58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遺址群,其中有神廟、祭壇、積石冢,出土了塑像、彩陶、玉器等珍貴文物。

牛河梁遺址的一系列考古發現,揭示了紅山文化獨特的精神崇拜、祭祀和墓葬習俗,對研究中華文明起源有著重要意義。1988年,牛河梁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牛河梁第十六地點的發現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牛河梁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08年啟動建設,2013年開放運營。目前,公園對外開放區域約2.4平方公里,設有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綜合館、第一地點(女神廟)保護展示館、第二地點(祭壇、積石冢)保護展示館、牛河梁紅山文化展示中心4座展館,是向公眾分享考古科研成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壇廟冢遺址完整有序

牛河梁遺址1981年發現,1983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至今仍在持續。“截至目前,考古調查已發現紅山文化遺址點67處。這里是紅山文化中晚期的祭祀禮儀中心,祭祀等級和規格很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牛河梁遺址發掘領隊賈笑冰說。

考古發掘確認,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是由9座臺基構成的大型臺基建筑群。“我們發現臺基是從基巖上面墊土墊起來的,現在殘存的墊土厚度超過4米。”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郭明說,“能在短時間內筑造起如此浩大的工程,可見當時紅山先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組織動員能力和社會規模。”女神廟坐落在9號臺基上,這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宗廟。

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保護展示館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設計理念為“懸浮的玉匣”。走進展示館二樓,可以俯瞰女神廟遺址全景。女神廟是一個半地穴式土木結構遺址,為主室、左右側室、北室、南三室等聯成一體的多室布局,南北最長22米,東西最窄處2米、最寬處9米,現已進行回填覆土保護。考古人員在這里發掘出一些建筑構件殘塊,還有陶制祭器和泥塑造像。“由于這里出土了女神頭像及多件具有女性特征的泥塑殘塊,考古學家將這一遺址命名為女神廟。”牛河梁遺址管理處負責人王軒龍介紹,主室右側標記處就是女神頭像出土位置。

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保護展示館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設計理念為“變形的玉豬龍”。這是在考古原址上搭建的可逆鋼結構建筑,內部有一條環形走廊,供觀眾多角度參觀遺址。該遺址東西長130米,南北寬45米,保存著體現原始等級差異的墓冢群和一座祭祀圓壇遺存。祭壇由直徑不同的3個同心圓組成,逐級升高形成3層臺階。圍成三重圓壇所用的石頭都是精心挑選的天然六棱石柱,內層石圈里擺放著祭祀用的陶制筒形器。

墓冢形狀有方有圓,而且有石塊砌筑的邊界,與中原史前文化遺存中的土坑墓明顯不同,是獨特的積石冢。積石冢群以祭壇為中心分布,冢內墓葬類型多樣,等級鮮明,有中心大墓、中型砌石墓、小型砌石墓等。

牛河梁遺址是國內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集壇、廟、冢于一體的大型祭祀遺址,其中壇、廟、冢有著嚴謹的布局。女神廟和山臺位于牛河梁主梁梁頂,坐北朝南;祭壇坐落于女神廟正南方,低于主梁的山梁中部,呈“北廟南壇”布局,形成一條南北中軸線;其他積石冢分布于四周。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指出,牛河梁遺址發現的壇、廟、冢群,代表了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從這里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2023年12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提出,距今約5800年前開始,中華大地上各個區域進入古國時代。西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是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代表。

珍貴文物反映先民生產生活

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綜合館以“歷史長河·璞玉”為設計理念,展覽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博物館基本展陳由文明曙光、紅山古國、人文始祖、祈福圣壇、古國王陵、玉禮開端、魅力紅山等部分組成,生動再現了紅山文化時期牛河梁的生態環境、建筑形態、生產生活、喪葬習俗、宗教祭祀等,是了解紅山文化和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王軒龍說。

在綜合館內,一件女神頭像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女神頭像出土于女神廟主室西側北壁下,頭頂以上部分殘缺,現高22.4厘米,面寬16.5厘米,與真人大小相仿,額頂有箍飾,鬢角部位有豎行的系帶,出土時頭像呈鮮紅色,嵌淡灰色玉石作為眼睛。這件塑像由黃泥摻草禾等塑成,未經燒制,外皮經過打磨,較為光滑。其造型高度寫實,面部特征為高顴骨,淺眼窩,低鼻梁,薄嘴唇。

“女神頭像十分珍貴,讓我們看到了5000多年前的祖先形象。文物原件藏于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內展示的是復制件。”王軒龍說。女神頭像對研究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宗教思想史、民族文化史具有極高的價值。有學者認為,紅山文化女神崇拜與中華民族的女媧傳說有緊密聯系。

展廳里的玉器造型豐富,琳瑯滿目。紅山文化以玉聞名,精美的玉器體現出先民們的工藝水平、審美情趣與精神信仰。玉器的功能不僅僅是飾品,還被當作禮器、祭器等,成為等級、權力、地位的象征。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器種類繁多,有人物形,有龍、鳳、鳥、龜等動物形,有斜口筒形器(即馬蹄狀玉箍)、勾云形玉佩,還有玉鐲、玉環、玉璧等。

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玉器中獨具特色的一種器型。牛河梁出土的一件玉豬龍為淡綠色玉質,其身蜷曲如環,龍首雕刻精美,長立耳,耳廓寬大高聳,雙目圓睜微鼓,吻部前凸,口略張開露齒,栩栩如生。

牛河梁遺址第十六地點4號墓是迄今發現的紅山文化晚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墓葬,墓主人是一位40歲至45歲左右的男性,墓中隨葬玉人、玉鳳等精品。玉人為黃綠色透閃石籽料制成,雙腿并足而立,頭部呈方圓狀,雙眼半合,嘴巴半張,雙臂屈肘,雙手舉于胸前,呈站立祈禱姿勢,推測應為巫師作法時的形象。玉人頸兩側及后面對鉆有三通孔,可穿繩系掛。

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一號冢23號墓出土的龍鳳玉佩是國內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龍鳳并列圖案玉器。玉佩整體呈黃綠色,正面雕刻出一龍一鳳的頭部,龍吻部前凸、長舌圓睛,鳳高冠圓睛、喙部上揚,龍鳳首尾相依交纏,生動傳神。

多角度感受紅山文化

“這個問題我知道答案,讓我來答。”6月初,在建平縣第一小學舉辦的紅山文化系列宣講活動現場,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有關牛河梁遺址的各種問題。自2018年開始,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研究者及講解員們走進全省各地的學校、社區、高鐵站、企事業單位,通過圖文講解、視頻展示、互動問答等方式,介紹牛河梁遺址代表性文物及其歷史文化內涵。宣講活動至今已舉辦67期,受眾2萬多人次。

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還與中國人民大學、遼寧大學、遼寧師范大學等院校簽訂協議,共同打造館校文化教育實踐基地,開展多維度、深層次合作。

“2017年以來,我們組織研學旅行活動200余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4萬余人次。”王軒龍說,公園自2013年開放以來,每年參觀人數不斷遞增。今年上半年接待觀眾人數達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5000多年前,這里氣候適宜、資源豐富,紅山先民于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漁獵耕牧、祈福求安,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走進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綜合館序廳,巨大的環形屏幕上播放著介紹牛河梁遺址的視頻短片,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在“玉禮開端”單元的多媒體電子屏上,可以查看牛河梁遺址出土玉器的詳細資料。綜合館內設有12套超清VR設備,生動展現了紅山先民的生產生活場景。第一地點保護展示館和第二地點保護展示館內也有多套VR設備,讓觀眾深入了解紅山文化的祭祀、喪葬習俗。

“我們將進一步豐富展示內容,運用先進數字技術,增強展覽的觀賞性、趣味性和體驗性。通過‘請進來、走出去、云展覽’的科普教育模式,讓更多人感受紅山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獨特魅力。”王軒龍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